2018年5月16日星期三

利未記結晶讀經 第十篇 《週三》


晨興餧養



   一面,基督是王來治理;(賽三二1;)另一面,祂是人來保護、遮蓋、供應、覆庇。在祂以下,必有公義、保護和享受。這是千年國的一幅圖畫。(聖經恢復本,賽三二2 1。)

   活基督之生活的彰顯,第一面乃是謙讓宜人。腓立比四章五節說,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謙讓宜人。』…第二面是一無罣慮。在活基督的生活裏,會有謙讓宜人,但沒有罣慮,沒有憂愁。保羅認爲謙讓宜人和沒有罣慮是活基督之生活彰顯的頭兩面。(腓立比書生命讀經,二七○頁。)

   罣慮,卽憂慮,來自撒但,是人生活的總和,攪擾信徒活基督的生活;謙讓宜人來自神,是活基督之生活的總和;二者完全相反。(聖經恢復本,腓四6 1。)

信息選讀

   活基督的生活是平靜、安寧、平安且安靜的。反之,風波的生活是活撒但的生活。謙讓宜人是安寧生活最重要的元素。謙讓宜人是待人合理,體諒,顧到別人,不嚴格要求合法的權利。(腓立比書生命讀經,二七○頁。)

   謙讓宜人的人,能欣然的同意並跟隨別人。然而,我們若是持異議的人,就無法謙讓別人,結果就會有罣慮。(腓四6。)得着平安,免去罣慮的路,乃是對每一個人都是謙讓宜人的。(生命的經歷與長大,一一○頁。)

   謙讓宜人也包括和平、溫和與溫柔。你若合理、體諒人,又能擺得合式,那麼毫無疑問,你必是溫柔的、有恩慈的、溫和的、和平的,你也是柔和而有節制的,對別人滿有憐恤。…與謙讓宜人相對的,乃是合法的苛求。缺少謙讓宜人的人,對別人總會強行苛求。但謙讓宜人的意思是我們以少於我們所當得的爲滿足。阿福德(Alford)說,謙讓宜人的原文意不嚴格要求合法的權益。例如,某一樣東西也許是我們的,但我們不照着嚴格的、合法的權益去要求享用。這就是謙讓宜人。

   腓立比書的每一章都啓示基督。然而,在四章裏,保羅用了一個特別的辭—謙讓宜人,來表示在我們經歷中的基督。不要以爲四章的水平比一、二、三章的水平低。不,四章有基督給我們經歷,並藉着我們得以彰顯爲謙讓宜人。我們可以說,我們基督徒生活的中心點就是基督。我當然同意這個說法;但是從我們基督徒實際經歷的觀點來看,基督徒生活的中心點乃是謙讓宜人。謙讓宜人是個包羅萬有的基督徒美德。謙讓宜人包含愛、忍耐、恩慈、謙卑、憐恤、體諒、以及服從,就是心甘情願的降服。我們若有這樣一個包羅萬有的美德,也就有了公義與聖別。

   基督徒的生活乃是一種滿了謙讓宜人卻一無罣慮的生活。惟有當我們有了謙讓宜人,我們纔會有一無罣慮的生活。我們的全人若是滿了謙讓宜人,就沒有任何空間讓罣慮進來了。(腓立比書生命讀經,六○三、六○二頁。)

參讀: 生命的經歷與長大, 第十三至十五、二十八篇;腓立比書生命讀經,第二十八五十七五十八篇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