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3日星期二

第十八課 《週二》路得的榜樣

你們在外邦人中,要有佳美的品行,好叫他們由於親眼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在眷顧的日子榮耀神。(彼前二12。)

首先我們來看路得身上的一些特點,路得在生命上是特出的。當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因在摩押地死了丈夫,又死了兒子,而覺得沒有盼望,就鼓勵路得為著前途回娘家去。路得對婆婆的回答滿了生命:她要永遠與拿俄米同行,在貧窮中與她同在。(參路得記生命讀經,50頁。)路得對婆婆滿了照顧、仁慈和敬重,她們回到美地上生活的時候,路得一切生活行動,完全遵照拿俄米的指示。路得的行為使周遭的人對她滿了敬重與好感。她對婆婆是一種方式,對波阿斯又是另一種方式,她對波阿斯是有禮、敬重,而且滿有美德。她與這兩人的接觸,是根據對方的情形而有合宜的舉止。路得也是非常勤奮的,她勤奮的在波阿斯的田裡拾穗,從大麥收割的季節開始,直到結束為止。她是那樣的純潔,以致她在以色列人中有好的名聲,眾人都珍賞她、敬重她。她也得到婆婆的喜愛,波阿斯的讚賞,在眾人當中被傳揚為一個賢德的女子。

路得對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合宜的舉止態度,我們也該思考我們對人的態度。我們若是仁厚、寬大,敬重人、愛人、珍賞人、顧到人、體貼人,就會使人對我們有好感。反之,我們若是經常目中無人,對人說長道短,自以為是,怎能令人產生好感?在家庭中,我們對父母、兄弟姊妹的態度如何?是否令他們愉悅?在學校中,我們對老師、同學的態度如何?是否影響到老師和同學對我們的評語?無論何時,我們的舉止都應當引起別人的尊重。另一面,我們也該學習對異性和對同性,有不同的方式。正如路得對待婆婆滿了愛和仁慈;對待波阿斯卻有禮而敬重。對待同性的聖徒或同學,我們應當友善而熱切;但是對待異性,我們應該有禮並受約束,謹守該有的界限而不逾越。

§與人相處時,言行舉止合宜有禮,活出佳美的品行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