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,一追想錫安就哭了。…我若不紀念你,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,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。(詩一三七1,6。)
以色列國遭受神的審判而亡國被擄,這對猶大國該是個極大的警戒。他們應該以此為鑒戒,而悔改歸向神。那知他們竟漠然不顧,照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猶大王約雅斤和王母、後妃、太監與國中的大官,都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去。而西底家接續作猶大王,還是照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申言者耶利米,耶利米就以耶和華的話勸西底家,但他仍不在耶利米面前自卑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曾使他指著神起誓,他卻背叛,強項硬心,不歸服耶和華以色列的神。眾祭司長和百姓也大大犯罪,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,污穢了耶和華在耶路撒冷分別為聖的殿。耶和華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,和祂的居所,常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。他們卻嬉笑神的使者,藐視神的言語,又譏誚祂的申言者。以致耶和華的憤怒向祂的百姓發作,就使迦勒底人的王來攻擊他們,將他們男女老少,都交在迦勒底王的手裡。迦勒底王又將神殿裡的大小器皿與財寶,並王和眾首領的財寶,都帶到巴比倫去了。他們又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,焚燒城裡的宮殿,毀壞城裡寶貴的器皿,將人民擄到巴比倫去,作巴比倫人的僕婢,只留下民中最窮的,使他們修理葡萄園,耕種田地。這樣,猶大人被放逐離開本地。(代下三六9~21,王下二五8~21。)
◎詩篇一百三十七篇一至六節,描繪以色列人在巴比倫的情況。神的百姓在異邦,他們不能唱神的歌。他們坐在巴比倫的河邊,一想起錫安就哭了。從前他們住在美地,是神的子民,在耶路撒冷有一個敬拜中心。但因著他們偏離神,損害了一。至終,他們被擄而喪失了一。神的子民變成埃及的猶太人,亞述的猶太人,或巴比倫的猶太人。一的立場完全喪失了。(參真理課程一級卷一,177頁;以斯拉記生命讀經,9~11頁;一的真正立場,151~152頁。)
§寶貝且實行在一裡之召會生活,不失去敬拜神之一的立場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