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乎憂愁,卻常常喜樂;似乎貧窮,卻叫許多人富足;似乎一無所有,卻擁有萬有。(林後六10。)
申命記說到,這些水是從谷中,從山裡流出來的。這是什麼意思?很明顯的,沒有谷和山,就沒有水流出來。如果全地是平原,就沒有水可流出來。那麼,這些谷和山是什麼呢?在林後六章八至十節,保羅題到許多對比的事:榮耀、羞辱;惡名、美名;似乎不為人所知,卻是人所共知的;似乎在死,卻活著;似乎受管教,卻不被治死;似乎憂愁,卻常常喜樂;似乎貧窮,卻叫許多人富足;似乎一無所有,卻擁有萬有。這些對比的事乃是谷和山。‘榮耀’是山,‘羞辱’是谷;‘惡名’是谷,‘美名’是山;‘似乎憂愁’是谷,‘常常喜樂’是山;‘似乎貧窮’是谷,‘叫許多人富足’是山。所有的谷都是十字架,是基督死的經歷;而所有的山都是主復活的經歷。谷是十字架,山是復活。我們必須常有難處,常有谷;但也常在山上,常在復活的經歷裡。每一次有谷,必定有山;每一次我們經歷十字架的死,必定經歷復活。活水是從這一切經歷中流出來的,並且這經歷先是谷,後是山。首先接觸水流的地方是在谷中,然後溯流而上到達源頭,就發現水是從山裡湧流出來。水流是在谷中,水源是在山中。當我們在各種患難中經歷基督,應用基督,就有所得著。這不僅使我們自己清爽,還要流出來滋潤別人。你若能在困難和試煉時經歷基督,從你裡面不知道要流出多少東西到別人身上。這是在平安之時或快樂之中所作不到的。乃是在憂愁、疾病、困難的日子經歷基督,你才有活的水流去滋潤別人。每一個死亡的處境能帶出更大清涼的水流來。不只有山,並且有谷;不只有谷,並且有山。我們需要多有主死的經歷,也多有主復活的經歷,然後我們才能滿有泉、源和流。(參包羅萬有的基督,43~46頁。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